讲座主题:核酸表观遗传修饰分析
专家姓名:汪海林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讲座时间:2025年07月24日 15:30-16:30
讲座地点:环材学院337会议室
主办单位:烟台大学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内容摘要:
生命的遗传信息由四种经典DNA碱基编码,其中胞嘧啶和腺嘌呤可通过酶催化发生甲基化,形成重要表观遗传标记。我们通过建立创新性前处理去干扰技术、代谢编码同位素示踪技术及离子化增强质谱平台,结合人工定向进化策略成功合成具有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的超亲体,构建了覆盖DNA表观遗传修饰的多维度精准定量分析与高通量测序体系,涵盖DNA胞嘧啶甲基化(5mC)、腺嘌呤甲基化(6mA)及其去甲基化中间体(5hmC、5fC)。基于该精准分析方法,我们首次发现多种生物活性小分子可特异性调控胞嘧啶去甲基化过程,并运用基因编辑、分子互作及深度测序技术阐明其分子机制。在DNA腺嘌呤甲基化研究领域,我们不仅揭示高等生物基因组中存在功能性6mA修饰,更首次鉴定出哺乳动物基因组中由DNA聚合酶复制产生的掺入型6mA,并发现严格调控其细胞内丰度的分子检查点。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新型掺入型DNA 6mA具有作为胶质母细胞瘤诊断标志物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主讲人介绍:
汪海林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优秀)、杰青(优秀),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发现高等生物的N6-甲基腺嘌呤 (Cell, 2015, Cover),是表观遗传领域的原创性突破。发现维生素C具有增强DNA去甲基化激活基因表达的新功能,是关键性突破,推动维生素C医治癌症的热潮。提出“近距离作用增强荧光偏振响应”新机理,为DNA与功能蛋白质作用过程中的构象改变及组装的研究奠定原理性的基础。已发表SCI 论文260 篇,他引13100次,包括Cell、Nature、Science、Cell Res、PNAS、J Am Chem Soc、Cell Discov、Nature Commun、Nucleic Acids Res 等。荣获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1,2024),中科院院长特别奖(1997),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2015、2020, 2次,排名第1),教育部优秀成果一等奖(2007),中科院“优秀研究生导师奖”,中科院“杰出成就奖”(主要完成者,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