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预告 首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预告  >  正文

三元名家论坛:科技奖励申报经验分享
作者:     供图:     供图:     日期:2025-10-24     来源:    

讲座主题:科技奖励申报经验分享

专家姓名:刘贵杰

工作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讲座时间:2025年11月03日 14:30-16:30

讲座地点:机电院馆218会议室

主办单位:烟台大学机电汽车工程学院

内容摘要:

科技奖励申报远非仅仅争夺一份荣誉,其核心意义在于系统性的科研总结与价值升华。首先,它是一个对既往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梳理、凝练与提练的过程,有助于科研团队明确自身的创新核心与学术贡献。其次,成功申报奖励是衡量科研成果学术价值、技术突破与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标尺,能显著提升研究者、团队乃至学校的学术声誉与行业影响力。最后,它对于科研人员个人而言,是职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于团队和学科,则是争取后续科研资源、吸引优秀人才、促进学科发展的强大助推器。因此,应以战略眼光看待奖励申报,将其视为科研活动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科技奖励申报流程是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一份成功的奖励申报,离不开对规范流程的精准把握。整个过程可概括为一个“闭环管理”系统,需要前期策划与储备,这是成功的基石。需要提前布局,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发表高水平论文,完成成果鉴定,并收集应用证明,形成扎实的成果基础。奖项选择与定位要“对症下药”,需深入研究各类科技奖励的侧重点(如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评审标准与申报渠道,选择与自身成果匹配度最高的奖项。申报材料精心撰写是申报的核心环节,推荐书或申报书是成果的“脸面”,必须做到逻辑清晰、重点突出、证据确凿。尤其要精心凝练“项目名称”、“创新点”和“客观评价”,用评审专家能理解的语言,突出成果的独创性、先进性与重大价值。附件材料系统组织是核心论据的支撑,应系统、完整地提供代表性论文、专利证书、查新报告、用户应用证明等关键佐证材料,形成无懈可击的证据链。答辩准备与后续跟进需准备精炼的PPT和清晰的陈述,预判专家可能提出的问题,从容应对。即使未果,也应积极寻求反馈,为下一次申报积累经验。细节决定成败,报告人将以自身成功申报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主讲人介绍:

刘贵杰,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高校教学名师、山东高校优秀研究生导师、青岛市拔尖人才、青岛高校教学名师、潍坊“鸢都”产业领军人才、青岛市五家企业专家工作站首席专家,现任工程学院副院长、工程训练中心主任、山东省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中国大坝工程学会水下工程技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机械行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联盟理事、山东省专业学位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专家库首批入库专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

主要从事水下机器人、海洋仿生、复杂机电装备与海工结构物健康监测与故障诊断等领域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16项,获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70余项,发表SCI论文130余篇,第一作者出版专著4部、教材1部,2025年获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位)、2022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首位)、2020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个人奖)、2019年获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首位)、2014年获青岛市技术发明一等奖(首位)等科研奖励7项。2022年入选全球顶尖2%科学家榜单。

主持国家一流课程、国家新工科专业建设、山东省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山东省一流课程等国家级及省部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8项、校级重点教学研究课题4项,2025年获山东省一流教材(第一作者)、2022年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二位)、2018年获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首位)等省部级教学奖励6项,还获得校级本科教学优秀奖一等奖、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校级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校级海潮卓越英才奖一等奖等教学奖励、中国海洋大学教学名师等教学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