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风范 首页  >  烟大人物  >  师者风范  >  正文

一十三载育桃李 满目春风向海生——记2024年度烟台大学优秀教师刘焕卫
作者:陈福润 闫天慧 王赫     日期:2025-09-27     来源:    

刘焕卫,男,博士,201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现为烟台大学海洋学院院长、教授。作为能源与动力工程省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制冷压缩机》一流课程负责人,他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主持山东省教学研究与改革面上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学科竞赛20余项。先后荣获烟台大学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烟台大学第八届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于教学中深耕,挥洒育人汗水

“我热爱教师这个职业。”谈及来到烟台大学的初衷,刘焕卫说,“烟台大学是国内距海最近、拥有海岸线最长的大学,海洋学院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这两点都深深吸引着我” 。怀着对烟台大学的憧憬和对职业的热爱,2012年刘焕卫从天津大学博士毕业后,来到烟台大学任教,成为烟大“孺子牛”中的一员,带着满腔热血将知识传授给了一届又一届学生。

从教以来,刘焕卫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致力于让学生真正理解课堂传授的知识。为践行这一理念,他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将OBE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采用混合模式教学,积极将教学改革成果融入课堂实践。在课前,他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在线课程提前预习;课堂上,采用互动式与案例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充分参与展示学习实践成果。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锻炼语言表达和组织协调能力,增强他们的课堂参与感,增强自信心。“让学生从被动地接收老师传授的知识到他们主动地讲出来,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对课堂感兴趣,他们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刘焕卫把OBE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们一致评价刘老师的课堂气氛活跃、生动有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刘焕卫深知,课本知识只是学习的基础,贴近工程实践同样重要。因此,他将实际工程问题转化为教学案例,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有效避免了“纸上谈兵”的现象。他提倡并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践行“以赛促学”的理念。他指导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和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各1项,指导的学生荣获国家节能减排社会实践和科技竞赛三等奖2项,中国制冷学会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部级获奖10余项。

于科研中深钻,赋能教研相长

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刘焕卫仍然保持着对科研的热忱。他致力于内燃机热泵系统联合供能、氢能泄漏危险性评价以及中低温热能高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直面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和保障能源安全的关键科技需求。他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主持横向课题2项。发表SCI收录论文9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刘焕卫认为,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在授课时,刘焕卫会把他在科研中了解到的前沿技术拿出来给学生讲解,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相较于单一的课本,学生一般会对前沿技术更感兴趣,将专业知识融入现实案例中,教学效果会更好。”刘焕卫坦言,课堂上给学生讲实际案例比讲枯燥的课本知识更有效果,学生会对课堂更感兴趣。除了课堂上的科研学习之外,刘焕卫十分鼓励学生提前申请进实验室,培养科研素养和能力,“在大学里面,科研素养和能力同样重要,要同步提升。”教学与科研的深度交织,让他的课堂既有理论厚度,又充满实践活力。

于立德中深植,指引学子迷津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作为班级导师,刘焕卫深谙此道,将德育融入每一次授课之中。正如韩愈在《师说》中所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刘焕卫认为,传道,即育人,理应置于首位。在教学工作中,他积极践行“立德树人”的理念,倡导“既有思政课程,也要有课程思政,专业教师要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到课程里,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涵养德行,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刘焕卫更是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立德树人的庄严承诺,真正做到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他是良师亦是益友,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刘焕卫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打成一片。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他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特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对于感到迷茫和学业困难学生,他会与他们促膝长谈,激发他们内在的驱动力,帮助他们明确未来的学业规划;对于沉迷电子游戏的学生,他则会严格要求,帮助他们合理规划时间,每周督促他们列出所学的知识点,回归学习的正轨;对于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他会倾心引导,鼓励学生进学院的实验室,助力学生心中科研种子的萌发成长。

三尺讲台,十三载春秋,刘焕卫始终践行为人、为师之道,初心依旧,严谨治学,立德育人,凭借热爱和执着,在教育的园地里默默耕耘,用心用爱呵护着学生的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