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风华 首页  >  烟大人物  >  学子风华  >  正文

我们向海而行 伴朝阳同歌——记烟台大学2025年新生军训
作者:韩金淼 周子娴 陈福润     日期:2025-09-27     来源:新闻中心    

秋阳初升,为烟园镀上温暖的金色。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目光所及之处,是一片整齐的戎装方阵。七千余名2025级新生身姿挺拔,踏着整齐的正步,喊着嘹亮的口号,在秋日晴空下铸成一道独特的青春风景线。9月15日—26日,烟台大学2025级本科新生军训在主校区与八角湾校区同步展开。本次军训由某现役部队与芝罘区、莱州市基干民兵共同承训,融合队列训练、军事拉练、消防演练、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全面锤炼新生意志品质与集体精神。

戎装启程,淬火成钢

千锤百炼始成钢,百折不挠终成才。烈日之下,训练场上铿锵有力的口号和整齐划一的步伐,交织成一首昂扬的青春乐章。站军姿时,他们如同初生的青松,任凭汗水滑落脸颊、浸湿衣衫,也绝不动摇;踢正步时,他们步伐有力、整齐划一,每一次抬腿、落脚都充满着力量,彰显着坚韧不拔的意志。

在众多训练项目中,踢正步和站军姿是公认的“难关”。中251-3班的郑宇宸在踢正步时,因难以保持平衡而倍感吃力,“如果说是什么让我坚持下去,我想是父亲和同学的鼓励。”郑宇宸介绍,他的父亲是一名边防军人。作为军人子女,他始终以父辈为榜样,在训练中不断突破自我。从最初的摇摇晃晃到如今的稳如磐石,从步调参差到整齐划一,学子们用汗水浇灌成长,用坚持书写蜕变。

军训的日子里,并非只有艰苦地训练,还有许多温馨时刻。“我们不仅是教官,更是新生大学生活的‘第一引路人’。”承训教官们深知肩上的责任,“除了完成训练任务,更要密切关注每一名学生的状态。”他们将严格的队列训练与轻松的集体游戏、才艺展示相结合,张弛有度地调节着训练节奏,也让陌生的新生们快速破冰,融入集体。“当我们表现不错时,教官会笑着表扬大家的努力,还把零食分给我们,一起分享喜悦。”建院255-2班韩璐笑着说道。休息时,同学们纷纷展示才艺,歌声、笑声回荡在整个训练场。2025年度军训学生教官总教官侯思灏欣慰地表示:“大家在准备汇演的过程中表现非常出色,每个人都为集体目标全力以赴,这正是他们从‘我’走向‘我们’的成长见证。”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当手掌为同伴的精彩表现而热烈鼓掌,当疲惫时身边递来一瓶温水,陌生的脸庞渐渐变得熟悉,个体的力量也随之汇聚成集体的暖流,让“团结”不再只是抽象的词汇,而是一种可感的力量。

多日的刻苦训练与点滴积累,最终在检阅时刻凝聚成令人振奋的答卷。9月26日,旌旗招展的绿茵场迎来了军训特色科目汇报表演。擒敌拳方队率先登场,拳脚生风、虎虎生威,每一招每一式都透着刚劲力量;刺杀操方队突刺迅猛、格挡干脆,利落动作间喊杀声震彻全场;匕首操方队则将力量与韵律相融,动作行云流水、柔中带刚,赢得阵阵掌声。

踏浪追日,山海同行

烈日下的千锤百炼是军训的底色,而凌晨三点向着晨光出发的拉练,恰是这底色里最鲜活的注脚。9月21日,烟台大学2025级学生军训拉练正式开启,七千余名迷彩身影从主校区与八角湾校区踏着夜色阔步出校,以黄海夜幕为序、海上朝阳为章,在咸涩海风里、骄阳光辉下镌刻下一堂浸润着“海韵”的实践课。

夜色未央时,烟台大学的校园已褪去静谧。主校区与八角湾校区的2025级新生们整装待发,帽檐下的眼睛映着路灯微光,等待着与烟台特有的“朝阳染海”盛景赴一场青春之约。“出发!”凌晨3点,各连队循着沿海路线有序开拔。本次拉练以两校区体育场为起点,主校区线路总长约12公里,八角湾校区线路总长约8公里,两条线路皆紧依海岸线蜿蜒,将“临海而训”的烟台大学特色融入每一步征程。

夜色还未褪尽,海湾的风裹着咸凉,吹得队伍前的红旗猎猎作响。迷彩方阵踏着晨露出发,脚步声从起初的细碎渐汇成整齐节拍,与远处浪涛拍岸的韵律交织,在空旷的沿海路上谱成独特的“山海交响曲”。清晨近6时,东方渐泛鱼肚白,墨蓝天幕被朝阳晕染成渐变的橘粉。当第一缕金光跃出海面时,新生们原本带着几分倦意的眼睛骤然亮了起来,碎金溢满了眼眶,旗帜在细碎光粒中透着炽热的红。“看,太阳从海里升起了!”有人指着远方惊呼。海鸥正掠过波光粼粼的海面,翅膀剪开晨雾,恰如这支沿海前行的队伍,在微凉秋风里,向着光亮前行。“当阳光照在同学们脸上时,大家眼里的光比太阳还亮,我突然明白‘青春向阳’的意思。原来和一群人朝着光前行,是这么浪漫的事。”谈及军训拉练的感受,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新生王凤华激动地说。从凌晨的黄海夜幕到清晨的海上朝阳,这段浸润着烟台大学“海韵”的拉练路,不仅完成了昼夜的交接,更让青春的节拍与山海韵律紧紧相融。

温情护航,守望相伴

训练场外,一场无声的保障接力同步展开,学校各部门协同发力,为严格的军事训练注入了温暖的底色。各学院精心策划的“入学第一课”系列讲座相继展开,从专业认知、校史校情到安全防骗,帮助新生扣好大学“第一粒扣子”。

当拉练的队伍踏着路灯微光出发时,另一支保障队伍也已悄然就位。他们提前勘察路线,在沿途关键点位设置补给站和医疗点;交警部门协同维持秩序,为漫长的队伍保驾护航;辅导员和导助们化身流动的哨兵,在行进中鼓励掉队的同学,处理突发状况。正是这些看不见的细致安排,托起了七千余名学子“向海而行”的底气。

他们不是教官,却同样全程“在线”;他们不是同窗,却有着最真切的情谊。训练场上,除了教官的口令,还有辅导员们关切的目光和学生助理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搬运物资、协调事务、安抚情绪,是新生最坚实的后盾。在这股互助的暖流中,学生骨干们主动担当,成为连接师生、服务同学的重要力量。药学院241-4班新生助理刘颜萍在忙碌的间隙说道:“看到他们就像看到去年的自己。我们多跑一趟,多问一句,就能让他们多一点安心。”在她看来,导助更像是“大姐姐”,因为足够的亲切感才能更好地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甚至内心想法。这份关怀让远离家乡的新生倍感温暖。药学院251-2班王昭懿动情地说:“尽管烈日炎炎,但是导助、导员都一直坚守在军训场地,未曾有过丝毫松懈。有时候训练太累,一度想放弃,但抬头看见学长导助和老师们都在陪着我们,就让人觉得心里暖暖的,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这份来自师长的陪伴与关怀,让新生们虽离家千里,却同样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与支持。

与此同时,白衣天使的守候,是训练场边最让人安心的“定心丸”。医护人员全天值守,及时处理中暑、擦伤等突发情况;食堂精心准备“军训能量餐”,合理搭配营养,并足量供应绿豆汤等消暑饮品。从医疗点的严阵以待,到餐饮保障的精益求精,学校的贴心守护成为学子们全力以赴的坚实保障。

军训落幕,征程新启。9月的风裹挟着热血,将军训的记忆刻进2025级新生的青春里。他们以汗水为墨,在训练场书写着坚毅;以勇气为笔,在挑战中描绘着成长;以情谊为纸,定格了温暖的瞬间。这段时光,让体魄更加强健,让意志愈发坚韧,更让“团结协作”成为刻在心底的信念。未来,他们一定会带着这份军训赋予的“铠甲”,在烟台大学勇敢逐梦,探索未知,让青春绽放出独一无二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