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首页  >  烟大人物  >  校友风采  >  正文

千里烟寻丨高晓日:从“打工人”进阶“创业者”,我用了三年!
作者:校友工作办公室     日期:2025-05-07     来源:校友工作办公室    

校友简介

图片

高晓日,烟台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化034-2班校友,2007年毕业,工作三年后开始创业,2010年成立山东富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2023年合并为央城产业投资有限公司,2023年成立岳华集茶书院。

01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图片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毕业近二十载,高晓日仍对母校魂牵梦萦,时常返校重温旧梦。“烟大于我而言有很深的情感,刚毕业那几年,我几乎每年都要回母校看一眼,后来因为太过忙碌不常回去了,但是只要去烟台,一定会去烟大。”高晓日如是说道。

谈到在烟大最难忘的事情时,高晓日感慨万千。高晓日就读烟大期间,时任全国人大代表的王全杰是高晓日的导师,最令高晓日难以忘怀的是王全杰在撰写人大提案时会与高晓日商量细节,这也使他从中学到了很多。

“王全杰老师是皮革专家,当时他在实验室也做了一年实验,挂牌中国皮革研究推广中心,跟进了两个项目,一个是863,一个是十一五,都是国家级的项目。王全杰老师在我心里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大人物,但也会和我商量一些接地气的问题,这令我很受触动。”

02 忆往昔,峥嵘岁月

烟大相对开放的环境给了高晓日许多尝试和创新的机会,这使得他可以去尝试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也间接地为高晓日提供了多种工作选择。

在上大学时,高晓日便为自己未来的人生做了规划:创业!但他并没有一毕业便开始如火如荼地创业,而是先选择了去一家公司做业务员。“做业务实际上就是为别人打工,很多事情都要受公司的限制,但对刚毕业的我来说,这是一个必经的阶段,是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所以我觉得等到合适的时机,我便能更有把握地创业。”

三年后,没有家中资本的支持的高晓日,凭着一腔热血,便就此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而此时的他却不再是当初刚毕业那个懵懵懂懂的年轻人,三年业务一线的摸爬滚打,使其完成从行业新人到专业人才的蜕变,不仅建立起完整的业务知识体系,更锤炼出精准判断、高效执行的复合型能力。

曾经那个仅由十几名员工在普通写字楼里办公的初创企业,历经多年栉风沐雨,如今已发展的越来越好,其价值不可估量。

图片

在创业过程中,高晓日也渐渐对茶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创业中很多事务要在茶桌上谈,我便专门研究了茶。茶的第一门课就是‘一入茶门深似海’,入门之后就一直在学习,这是很深奥的。”后来高晓日终于有机会将情怀变为现实。2023年岳华集茶书院成立,其名取自唐代齐己的“摘带岳华蒸晓露,碾和松粉煮春泉”。

03 忆往昔,期未来

图片

高晓日毕业时,也和大多数人一样对未来非常迷茫。“当时我拿着1500块钱工资,特别迷茫,不知道要干什么,要到哪里去,不知道将来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后来高晓日去了北京做业务,在做业务工作中他能看到未来发展的很多可能性,也为他后来创业做了铺垫。在北京,高晓日每天都能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们让高晓日看到了他将来能发展成什么样子,在此过程中,他便一步一步地顺应时代大环境,到后来创业亦是如此。

苦尽甘来终有时,一路向阳待花期。关于企业发展规划,高晓日展现出前瞻性思考:“我们正在制定面向未来的成长路线图,计划用5-10年时间完成战略升级。随着与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共建的创新实验室进入实质推进阶段,若当前重点课题能在济南这样的省会城市形成示范效应,我们将逐步构建覆盖全省的产业服务网络,并以此为基点辐射全国市场”。他同时描绘了更长远的布局愿景:“当企业在山东地区形成稳定支撑后,我们期待能与南方的产业集群建立深度协同。因为南方地区在数字经济与绿色技术创新方面的先发优势,能够为企业注入新的发展动能,这种跨区域产业互补正是我们实现质变突破的重要路径。”

在职业发展规划方面,高晓日也给提出了他的建议:“专业是我们与他人竞争的最大的优势,在大学阶段,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珍惜韶华,充分利用时间,学好专业知识,打好专业基础。大学是进入社会的阶梯,我们应多尝试不可能,挑战不可能!这些尝试或许会让我们在步入社会后多一些选择,多一条退路。”

校友寄语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希望母校更展宏图,再谱华章,也希望学弟学妹们学好专业知识,学业更上一层楼。愿我们都能得偿所愿,开创出属于自己的无悔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