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1月28日上午,全省教育大会在济南召开。省委书记林武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教育强省,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提供有力支撑。大会精神在烟台大学引发热烈反响。
党委书记卢国强参加全省教育大会并接受山东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记者采访
党委书记卢国强表示,全省教育大会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总结成绩、分析形势,为教育强省建设战略规划、谋篇布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作为山东省“强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烟台大学一是将第一时间抓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的学习贯彻,把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二是要将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融入山东“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中去站位、领会和把握,自觉担当起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三是要以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全力推动烟台大学的改革发展,着力强化学科引领,努力在高水平学科建设雁阵布局上实现新突破;着力加强人才体系建设,努力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上实现新突破;着力发挥产教融合优势,努力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上实现新突破。
教务处处长李庆忠表示,全省教育大会为我省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当前,以教育为基础的国际人才、科技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高质量发展对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认清形势、把握大势,形成共识、凝聚力量,不断增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省市重大发展战略,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数字化建设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教育评价体制机制,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人事处处长赵久满表示,全省教育大会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强调高质量发展对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高层次人才也是学校发展最重要、最稀缺的资源。作为高校人才工作部门,人事处将深入学习贯彻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积极落实学校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一五八一”总体部署,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全面系统谋划人才工作,把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和人事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打造一流人才队伍。通过实施标志性领军人才倍增计划、人才“引育留用”一体化推进计划、黄海学者和高层次人才团队校内遴选计划、青年人才筑基计划,构建人才优先发展、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格局,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
科技处处长于涛表示,林武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了教育强省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锚定教育强省建设目标、深化教育改革开放、加强党的领导等关键举措。林武书记的讲话使科技处更加明确了科技工作的目标,即围绕国家和山东省重大战略需求,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科技处将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聚焦国家省市重大发展战略,锚定科技创新和转移转化的主责主业,进一步强化有组织科研,通过组建跨学科“大团队”,推动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优化科研资源配置,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社会科学处处长袁健惠表示,全省教育大会为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聚焦核心议题开展深度理论剖析、紧扣实践需求强化实证调研与对策研究、搭建多元平台汇聚科研合力与创新成果、注重成果转化与智库建设彰显社科研究影响力,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大会精神的重要实践路径,也将为教育革新与提质注入强劲动力。社会科学处将持续聚焦“完善顶层设计,加速释放科研动能”和“提前布局谋划,强化有组织科研工作力度”,强化“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实效化、实效责任化”的理念,将《烟台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有关举措落地落实落细,为推动我校科研创新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山东省教学名师、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院长陈传军表示,全省教育大会的召开为学校和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引育高水平人才,加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数学人才。同时,学院将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山东省教学名师、经济管理学院崔占峰教授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通向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夯实现代化的物质基础,需要发展新质生产力。高等学校是培养新质劳动力的重要阵地,是孵育新质拔尖人才的基地,是育化未来新型产业技术基础的高地。我们要着力优化调整学科布局,适应诸如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物流全链产业等新型未来产业对高素质劳动力的要求,创新高校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产校有效衔接机制,助力形成螺旋式推动技术进步的社会动力。
来稿时间:11月29日 审核:杨众晖 责任编辑:孙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