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5月17日,我国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使用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以“一箭六星”发射方式,成功将北邮二号、北邮三号等6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北邮二号和北邮三号卫星是我国空天计算在轨试验开放开源平台——“天算星座”规划的第二批卫星。烟台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群智感知团队研究成果“基于卫星互联网的动态任务感知算法”作为北邮二号和北邮三号卫星的核心技术之一,在轨正常运行。

发射现场图

基于卫星互联网的动态任务感知技术路线图
北邮二号和北邮三号卫星分别搭载了太空服务器、星算计算机、考夫曼电推进等先进设备,将开展多项空天信息技术前沿成果在轨验证,包括6G智能语义通信传输、6G星载核心网架构试验、星载容器运行可靠性与性能测试、星地高速数据传输链路协议性能测试、星地IP网络实时音视频通话服务质量测试、星载IoT时序数据库管理系统测试、能耗散热感知的星上图像推理等项目。这些先进技术的协同应用将推动“天数天算,地数天算”愿景的逐步落地,为国家探索空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创新动能与智慧方案。
烟台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群智感知团队研发的技术依托“天算星座”华东地面站和北邮二号、三号卫星构建了星地分工协同机制,地面端(地面站)负责接收数据并对海量历史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与精准建模,卫星端聚焦于实时在线任务的快速分配,根据地面端提供的数据模型和实时需求,迅速响应并完成任务的动态分配,构建了星地协同的两阶段动态任务感知体系。

北邮二号、北邮三号卫星
据了解,“天算星座”是由北京邮电大学发起,联合国内多所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中国移动、华为等单位共建的一个开放开源的空天计算在轨试验平台。2022年4月,烟台大学成为“天算星座”首批成员单位,联合建设“天算星座”卫星联调平台,用于星地测试,该卫星联调平台已配置物联网络,能够对算法进行实时验证与调试。2023年1月,烟台大学参与研制的首颗“天算星座”主星发射升空。2024年8月19日,烟台大学与北京邮电大学联合建设的“天算星座”华东地面站在烟台大学正式启用,该地面站可接收中低轨道遥感卫星数据,拥有卫星遥感相关技术平台,能够开展包括动态按需的星载服务部署策略、多时空尺度的星间负载均衡机制、智能星地资源联合调度方法以及卫星边缘计算资源调度原型系统实现在内的多学科、跨领域、跨地区的卫星计算应用技术创新研究,目前已为50余颗卫星提供服务。

“天算星座”华东地面站
群智感知团队负责人王莹洁表示,北邮二号和北邮三号卫星成功发射,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在空天地海一体化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未来学校和实验室将立足国家战略需求,秉持开放开源理念,依托“天算星座”华东地面站,探索空天地海信息技术的新范式,以科技创新助力航天强国、海洋强国建设,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稿时间:5月17日 审核:段昕 责任编辑:孙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