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近日,烟台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筑梦童行”服务团11名支教成员在枣庄市山亭区藤花峪村开展“山海情·七彩梦”爱心托管夏令营的事迹被山东教育新闻等媒体宣传报道。“筑梦童行”的故事是我校以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缩影。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平台,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在躬身实践中成长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青力量”。据悉,今年暑期“筑梦童行”等70余支儿童服务关爱类实践队、1000余名青年学子奔赴山东、四川、陕西、江苏、安徽等九个省份,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开展学业辅导、艺术启蒙、素养提升、心理陪伴等各类教育帮扶,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了澎湃青春动能。
专业赋能服务力,智汇乡村教育场。学校共青团鼓励实践团队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以专业实践服务民生需求,既让学生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个人价值,也为乡村发展注入专业力量。海洋学院“丹青碧海”支教队在菏泽丛园学校开设海洋科普课堂,团队成员结合专业所学知识安排了丰富的课堂内容,从日常所见的海洋生物介绍到海洋生物新品种培育,从海洋生物入侵到海洋环境保护,从海洋科普教育课程到海洋文化创意手工,孩子们被神奇的海洋世界深深吸引,也深刻体会到海洋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药学院“豫教本草”实践队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河西小学设计开展了本草文化科普与用药安全课堂,带领孩子们走进乡土、辨识草药、制作简易药包,既让青少年感受到我国中医药文化的魅力,也增强了对家乡的认同感。生命科学学院“青禾”支教队打造了“学科专业+兴趣科普”课程体系,融合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农业科技精心组织了耕读学堂活动,让青少年在实践参与中领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在农业科技知识科普中感受智慧农业的魅力。
青春播撒文化种,美育浇灌振兴花。学校共青团充分发挥学校美育和文化资源优势,引导青年学子深入乡村一线,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法学院“山海邮差”实践队深入四川省旺苍县白水镇中心小学开展了为期12天的悦读夏令营活动,活动以“山海列车”为主题,让孩子们以乘坐从四川广元到山东烟台列车的形式,了解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以及不同文化间的交融,同时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播撒求知的种子。音乐舞蹈学院“儒风舞韵”支教团将儒家文化融入舞蹈教学,在山东济宁部分乡村学校开展“美育支教”活动。通过舞蹈入门教学、传统乐舞体验等活动,培养青少年文化艺术素养和文化自信,团队将持续关注乡村儿童美学启蒙和乡村文化振兴,力争成为乡村美育的赋能者和儒家乐舞文化的传承者。
精准把握教育需求,多彩课堂助成长。面对青少年儿童成长多元需求,学校各支教团科学调研、积极备课,构建起语言、心理、安全等全方位成长支持网络,赋能乡村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经济管理学院“菁彩志协”实践队成员走进高新区海韵社区,将普通话推广与情绪管理教学巧妙结合,帮助青少年在规范语言表达的同时,学会控制情绪,实现语言与心灵的双重沟通。实践队还寓教于乐,打造了超萌反诈小课堂,结合真实案例剖析和趣味知识问答,增强孩子们的防诈骗意识。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筑梦启航”实践队前往福山区臧家庄镇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支教活动,开设计算机科技启蒙课,点亮乡村儿童的“数字未来”,队员们还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开展励志教育,帮助乡村儿童坚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点亮“读书改变命运”的希望。
青春不以山海为远,志愿只向家国未来。从黄海之滨到西部村落,从实验大楼到乡村教室,烟大学子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专业反哺乡村教育,把炽热的乡土情怀转化为服务民生的具体行动,为乡村文化振兴和教育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来稿时间:8月3日 审核:张岩 责任编辑:孙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