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首页  >  烟大新闻  >  学校要闻  >  正文

青年扎根乡土 赋能振兴征程——我校共青团扎实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校团委     日期:2025-09-07     来源:校团委    

【本站讯】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今年暑期,学校共青团围绕“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主题,组织687支实践队、11610名学生,从理论普及宣讲、传承中华文脉、促进产业振兴、倡导绿色发展、服务社会治理、助力区域发展等多领域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并取得了良好育人成效。61支队伍入选各类国家级专项,新增社会实践基地17处,收到各行各业感谢信8封,相关工作被中国青年网、学习强国、大众网、中青校园等媒体宣传报道1500余篇次。

理论宣讲,发挥红色育人高效能。学校共青团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在新时代新征程高校思政课建设中进一步发挥共青团作用”的工作号召,主动将实践育人与学校思政课教学精准衔接。“热血胶东·红色育人”宣讲团组建多支实践分队,分别围绕井冈山精神、伟大抗战精神、胶东革命精神等红色主题,奔赴多地中小学开展理论宣讲活动,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在青少年心中落地生根。这不仅是共青团高质量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方式,也是推动“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传承创新焕发中华文脉生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青年成长成才的丰厚滋养。学校共青团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在非遗传承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汲取智慧力量。“渔灯引航”“时光织匠”“齐纨绣忆”等队伍深入乡村社区,挖掘泥塑、剪纸、草编、刺绣等非遗价值,通过实景体验、巡回展演、短视频传播等形式助力乡村打造鲜明文化符号,赋能特色文化产业。“药乡行”“青囊行者”“医路漫漫”等团队深入多地溯源中医药历史、普及中医文化,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科技推广服务乡村产业振兴。面向农业生产问题开展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是高校助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的重要举措。省级重点实践团队“苹果科技小院”实践队奔赴多省苹果种植基地,推广“烟大1号”苹果新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地间”。“艺耕阡陌·彩助农兴”实践队实地走访120余位农户、20家农业企业,为烟台地标农产品量身定制专属IP形象,倾力打造剪纸剧——《阡陌八仙·果蔬剪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有力推动乡村产业品牌特色发展。

生态环保凝聚绿色发展青力量学校共青团鼓励广大青年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做绿色发展理念的倡导者和绿色生活方式的践行者。“黄‘荷’入海流”“云帆济水·黄河焕章”等多支实践队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文化创新,通过开展实地调研、社会观察、巡河护河和环保宣传等系列活动,推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助力区域生态与经济效益协同提升。

服务社区,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学校共青团积极响应共青团山东省委“百万大学生进社区”工作号召,组织动员青年发挥专业特长,服务社区治理。体育学院“轻赢未来”实践队积极响应国家“体重管理年”号召,开展以“健康状况调研与体重管理科普”为主题的社区实践活动,不仅提升了团队成员的专业实践能力,更为基层群众传递了健康生活理念。“筑梦童行”等70余支儿童服务关爱类实践队、1000余名烟大青年奔赴山东、四川、陕西等九个省份,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开展学业辅导、艺术启蒙、素养提升、心理陪伴等各类教育帮扶,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澎湃青春动能,相关事迹被山东教育新闻等媒体宣传报道。

校地共建打造区域发展智引擎学校共青团组织动员青年学子聚焦烟台城市发展,特别是黄渤海新区、夹河·幸福新城等重点区域建设,深入调研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低空经济、总部经济及未来产业发展需求,助力烟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实现青年成长与服务地方的“双向奔赴”。“低空枢链团”实践队聚焦低空经济发展实践,以专业法学视角,探寻低空经济发展背后的法律逻辑,为产业稳健前行注入法治智慧。

实践出真知,青春当有为。学校共青团将暑期社会实践作为“有组织科创”的重要环节,指导实践团队参考科创赛事比赛方案确定选题,并深度挖掘优秀项目的科技价值和社会价值,为实践项目转化科创项目做好储备。今年暑假,学校有32支科创项目队伍奔赴各地,结合自身实际,优化实践路径,积累实践成果。学校共青团将持续深化实践育人工作,充分发挥共青团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引领更多青年学子以实际行动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持久而蓬勃的青春力量。


来稿时间:9月7日      审核:张岩      责任编辑:孙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