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学校改革提质年,要进一步加强政策研判和对标分析,坚定不移向改革要动力,明确主攻方向和实施路径,做到长远谋划、持续用力……”在学校五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暨新学期工作部署会上,党委书记卢国强就落实改革提质提出明确要求。
秋季学期以来,各学院贯彻落实学校五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暨新学期工作部署会精神,聚焦学科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等方面,以改革提质促进学院高质量发展。
这是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持续发力——
今年,烟台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推进改革创新,以高考招生和校内二次选拔两种方式组建7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专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领导能力强、国际视野开阔的卓越人才。
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相关学院拿出了扎实举措。药学院院长田京伟表示,围绕智能制药创新实验班学生培养,学院将实行“导师制”与“动态管理”,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药学专业传统课程,依托山东省智能制药未来技术学院等平台开设“AI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前沿交叉课程,构建“药学+人工智能”跨学科培养体系。
“设置在法学院的涉外法治人才实验班已组建完成,今年本科招生质量进一步提升,较去年法学专业省内投档最低分位次提升近1万名,生源质量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法学院院长宋振武表示,学院将以服务国家涉外法治建设战略需求为导向,通过强基础、拓平台、重实践、促融合四大路径,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
化学化工学院推动各级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组建导师库和学生科创重点培育项目库,鼓励学生尽早参与教师科研项目。院长李文佐表示,学院将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与行业龙头企业、行业专家共建“产业教授”团队,共同开发基于真实生产案例的模块化课程、编写特色教材与实践教程。同时,打造“优秀项目路演展示”等品牌活动,组建导师库,将学生科创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多方位指导。
生命科学学院暑期承办“飞域杯”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决赛,吸引了全国231所高校的718支队伍、1500余名师生相聚烟台。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持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定期举办研究生学术沙龙,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学院硕士研究生考博率持续提升,学子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学科竞赛中收获颇丰,获得国家级奖项21项、省级奖项197项。机电汽车工程学院、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学子获得第十九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一等奖和第十八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一等奖。
这是务实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育的有力举措——
“建设高水平学科的关键在于有一支高水平学科队伍,高水平学科队伍的关键在于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党委副书记、校长郝曙光在学校五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暨新学期工作部署会上再次强调了高层次人才对于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的重要作用。
日前,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国家特聘专家栾本利受聘我校,为我校材料学科发展再添强劲助力。栾本利院士将在大型工程材料服役安全、能源环境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全面推进以产业化为导向的工程技术研发,服务烟大学科建设和学生培养,助力国家新材料产业科技创新计划和能源资源材料产业集群建设发展。
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院长刘伟表示,学院将以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为引领,强化科研团队建设与学科平台构建,围绕关键特色研究方向、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并重,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协同创新,全力推动现有学科ESI排名再创新高。同时,学院将以高水平科学研究赋能本科及研究生人才培养,积极探索社会化育人新路径,探索破解教育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学院此前已全职引进国家杰青苏开乐教授。本学期学院将主动出击,把引育国家级人才与争取重大项目作为核心任务……”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童向荣表示,学院设立专项奖励,激发系部引才积极性,同时紧盯引进关键环节,全力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以诚意打动人才,着力构建“兼职引进-全职引进-以才引才-青年培育-项目突破”的闭环生态,力争实现高层次人才引育新突破。
药学院将精准靶向引才,围绕新药研发重点方向绘制全球人才地图,面向全球吸引遴选具有深厚研发经验或海外背景的实干型人才,同时完善领军人才校企双引双聘机制,构建青年拔尖人才阶梯式培育体系,建立“科学研究”与“新药转化”并重的双轨制评价发展机制。此外,探索实施教师“新药研发能力提升”计划,推动学院教师与产业界深度融合,锤炼、壮大具备新药全链条研发能力的人才队伍。
这是持续提升学科科研影响力的实干奋斗——
2025年山东省社科年度项目立项结果日前出炉,我校立项12项,位列全省第10、省属高校第8。其中,经济管理学院获批4项,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3项,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获批2项,法学院、外国语学院、建筑学院分别获批1项。
“近年来,经济管理学院在科研项目申报方面出实招、显实效。”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宋岩表示,近年来,学院开展有组织科研,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对参与科研项目申报及获批项目的教师给予重点业绩奖励,教师申报科研项目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学院重点组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参与申报,并请高水平专家对项目申报书进行多轮有针对性的打磨,除省社科项目成绩斐然外,学院教师还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正在公示)。
在2024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评选中,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独立完成的“流体耦合相场模型的高效数值算法研究”项目(陈传军,张国栋)以及作为第一完成单位与北京理工大学共同完成的“随机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非线性控制”项目(吴昭景,夏元清,张会)分别荣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再次彰显烟台大学数学学科的科研实力与学科优势。
谈及本学期发展思路,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院长陈传军表示,学院将以数学学科核心优势为依托,以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为基础,借鉴国内优秀博士后流动站的创建经验,开展“学科引领、产研融合”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聚焦学科四大研究方向,通过强化学科特色与优势整合、打造高水平合作导师团队、深化与顶尖平台协同联动等举措,着力构建“引才-育才-用才”闭环,锚定“科研创新+人才储备”双目标,打造特色博士后平台,助力学科高质量发展。
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孙利芹表示,学院将系统梳理学科优势与短板,整合内外资源,持续强化学科建设,力争在高水平学科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同时,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强化团队建设与学科梯队衔接,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竞争力,积极推动国际化与校企合作办学,共建联合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加强有组织科研,持续提升服务地方与合作发展水平。
日前,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武魁军团队研发的“船舶尾气污染物成像遥感监测系统”可实时精准捕捉船舶尾气污染物动态,不仅能检测污染物浓度,还能计算排放速度,为海洋生态保护提供关键数据,成为烟台市经略海洋的关键技术支撑,相关内容在《烟台日报》头版报道。物电学院院长李营表示,学院将以打造标志性成果为抓手,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带动学科建设水平提升的同时,深化与地方产业对接,倡导应用基础研究,全面提高服务地方能力。
特里尔可持续发展技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张西俊表示,学院将“推动产学研合作,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以共建“国际零碳岛”产学研基地为抓手,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引入零碳领域前沿技术与真实案例,共同开发特色课程和教学资源库,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与前瞻性,同时积极利用中外合作办学渠道,引入德方在环保技术、能源经济等领域的优质资源,着力打造区域零碳合作示范点。
这是聚力搭建前沿对话平台的创新探索——
近期,多场高水平学术会议在我校举办,知名专家学者聚焦行业前沿进行交流研讨。
9月6日,由清华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组与烟台大学法学院共同主办、烟台大学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交叉研究院承办的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协同实施暨民法典诉讼评注学术研讨会在烟台大学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的协同实施,深入探讨民事实体规范与民事诉讼程序的协同实施分析框架暨民法典诉讼评注写作标准,进一步推动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的交叉融合研究。
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承办CCF 2025中国数字服务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友,CCF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等专家以及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的1000余名行业代表围绕“数智服务:重塑产业体系,赋能社会治理”主题进行深入探讨。药学院承办“第二届全国药学学科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药学学科评议组年会”,300余位顶尖专家围绕“AI赋能・生物制造”前沿主题进行探讨。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于9月上旬承办第二十届牡丹江合作组学术会议,促进高校在粒子物理领域的合作,学院还将于10月17日—21日承办2025年“紫金山暗物质研讨会”。
潮涌海天阔,风劲好扬帆。在这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金秋,奋进的烟大人聚力改革提质、勇于担当作为、共同实干奋斗,共同绘就了属于烟大的“金秋胜景”。秋季学期才刚刚开始,全校各单位将持续发力,向着既定目标不懈努力,奋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实现特色鲜明、开放创新、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不懈奋斗。
来稿时间:9月12日 审核:杨众晖 责任编辑:孙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