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首页  >  烟大新闻  >  学校要闻  >  正文

扬帆青春 启航烟大——烟台大学2025级本科新生载梦而来
作者:郎博涵 孙艳     供图:党委(学校)办公室 新闻中心     日期:2025-09-13     来源:新闻中心 学生工作处 各学院    

【本站讯】初秋的晨光照耀在黄海之畔,向海而生的烟台大学涌动着“为梦而来”的蓬勃生机。“你好,新同学!”“烟大我来啦!”“热烈欢迎新同学!”校园内,各式各样的迎新标语随处可见,写有“读书报国 强体励志”“学在烟大 赢得未来”字样的巨型横幅随风荡漾在教学楼的正前方,向学子送去最殷切的勉励,来自全国各地的7800余名2025级本科新生抵达美丽烟园,开启追梦之旅。

“同学,你从哪里来?”“学什么专业,未来有什么打算?”“欢迎为梦而来的你!”党委书记卢国强,党委副书记、校长郝曙光分别带队前往八角湾校区以及南校区,依次到各学院新生报到处、学生公寓、校医院、学生餐厅等处,亲切看望前来报到的本科新生,仔细询问各学院招生录取情况和迎新工作进展,查看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条件保障情况。学校领导勉励2025级新生厚植家国情怀、筑牢思想根基、淬炼意志品质,积极适应数智时代高等教育领域技术变革,成长为全面发展、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优秀人才,把青春奋斗融入强国复兴征程。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梁勇、姚昌、张献勇、初磊、杨众晖、毕朝辉及有关部门负责人陪同。

20FE4

F2CB

1E6EE

2A20E

22D42

15BA8

新专业启碇 首届学子赴学程

“你们是新专业的开拓者,期许你们学有所成、未来可期……”今年,烟台大学新增的智能材料与结构、数字人文、数字媒体艺术3个普通本科专业迎来了近200名首届学子,他们将在这里开启专属的求学“新”旅。

“既扎根材料科学的坚实基础,又融入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恰好契合我对‘未来材料’的探索渴望!”核装备与核工程学院新生高雨菲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便坚定地将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列为第一志愿。同为“追新者”,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生张瑜琳也满怀期待:“烟台大学是山东省首个开设数字人文本科专业的高校,我会格外珍惜这份学习机遇与平台,在人文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领域迎接挑战,让人文情怀在数字时代焕发新回响。”建筑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新生吴继航则表示,希望通过不懈努力,让艺术在科技与算法的赋能下绽放时代新光芒。

据悉,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是2020年列入本科专业目录的新兴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材料、力学、控制等领域扎实理论基础,能引领智能材料领域发展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数字人文专业为2022年新增新兴专业,聚焦培养人文知识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交叉复合型人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则是烟台大学与长春知行合一动漫有限公司共建的校企合作专业,致力于探索高校与企业协同开展社会服务的新路径。

“三个专业的开设是学校紧扣国家战略与社会需求,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有关负责人介绍,烟台大学共设64个本科专业,覆盖10个学科门类、34个专业类别,已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良好专业格局。

拔尖实验班启航 首批英才踏新途

“希望同学们能吃苦、敢争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成长为真正的拔尖人才!”今年,烟台大学瞄准战略急需和新兴领域,通过高考招生组建了涉外法治人才实验班、数学创新实验班、图灵创新实验班、物理创新实验班、核能装备材料创新实验班5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目前实验班新学子已全部顺利入学。此外,低空技术与工程创新实验班、智能制药创新实验班将通过入校后二次选拔方式进行招生。

189FD

“涉外法治是我一直向往的领域,我也更期待在高挑战、高标准的环境中成长,能进入涉外法治人才实验班,我特别开心!”以全校最高分考入法学院的周淏睿,早已对大学生活做好规划:“未来我会充分借助实验班导师制等独特优势,在课程学习、科研实践、职业规划等方面多与导师深入交流、寻求指导,找准人生航向,为未来打下坚实基础。”

据悉,实验班将全面实施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研究型、国际化“五位一体”培养模式,采用项目式、专题研讨式、问题探究式等开放式、师生共创型教学方法,为每位学子量身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关乎未来的长远布局。”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李营表示,“我们将以创新思维与破局勇气,探索独具特色的培养路径,助力学子成长,为国家培育栋梁之材。”

专业特色融迎新 巧绘烟园“新”画卷

热闹的迎新现场,各学院将专业特色融入每一处细节——精心的布置、精致的文创、灵动的机械互动、趣味十足的游戏,不仅让新学子一踏入校园便触摸到专业的温度,更让“好学”“强体”的种子悄然扎根心底。

14914

建筑学院邀请新生透过镂空透卡与校园合影,在光影交错间开启美学初体验;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在迎新站点前立起古风卷轴打卡展板,让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扑面而来;法学院组织班级实务导师与新学子面对面座谈,现场科普法务知识;核装备与核工程学院展出3D打印制作的核反应堆模型,由专人讲解专业知识,帮新学子初建专业认知;外国语学院为首批“中外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流计划”新生准备了多语种惊喜,用英、日、韩、法、德、俄等语言书写欢迎词,在细节中营造浓郁外语氛围;生命科学学院则带来“烟大一号”苹果等科研成果展示,并将显微镜搬到现场,引导新学子感受科研魅力。海洋学院新生张彦武表示:“烟台大学各专业都有鲜明特色与亮点,我希望在这里提升学习能力、锤炼综合素质,未来继续读研深造,去探索更广阔的学术世界。”

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机电汽车工程学院的“科技伙伴”最是吸睛:机器狗灵活穿梭在人群中,机器人“小海”不时做出欢迎、握手等动作,引得阵阵欢呼与掌声。除了学风熏陶,各学院还巧妙融入“健体”“强身”元素: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发起阳光运动打卡赛,土木工程学院组织跳远互动小游戏,体育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带来精彩文体表演,以多样形式呼吁新学子“走出宿舍、走下网络、走向操场”,用强健体魄拥抱大学生活。

 

19EE1

从艺术旋律到科技互动,从趣味答题到体育打卡,各学院以专业特色勾勒出迎新的“多彩图景”,让新学子一入学便爱上专业、爱上烟大。

同一个烟大 特别的“她们”

迎新现场,两对双胞胎姐妹花前来报到,回头率直接拉满。“烟台大学面朝大海,美丽的校园和浓郁的学术氛围让我们非常向往……”新生翟海童和翟海言是一对双胞胎,姐姐翟海童考入位于主校区的药学院,妹妹翟海言则考入位于八角湾校区的海洋学院。“主校区和八角湾校区虽然位置不同,但都有便捷的生活设施和良好的学习条件,我们将继续携手奋斗、并肩作战,努力成为优秀的烟大未来之星。”

18849

药学院2025级新生孙宁宇吉与孙宁宇祥则是另一对双胞胎姐妹,二人以仅差3分的成绩一同考入药学专业。谈及报到感受,她们笑着说:“迎新现场的布置特别用心,能让我们直观了解学院的学术成果与文化氛围,收获满满。未来我们打算根据各自兴趣分头探索,期待在烟大成为更好的自己。”

16C19

迎新季里,温暖故事在不断上演。“25年前,我怀揣化学梦想踏入烟大;如今,我将女儿也送到了这片校园——这是梦想的延续,更是跨越25年的缘分。”母亲汪银松是烟台大学2000级应用化学专业校友,女儿王舒则是该专业2025级新生。汪银松深爱化学,从烟大毕业后成为菏泽市成武一中的高中化学教师;受母亲影响,王舒也对化学专业充满兴趣,最终选择追随母亲的脚步,来到烟大追寻理想。

“我会把对化学的兴趣,转化为进取的动力与克服困难的勇气,未来继续在科研路上深造,为祖国基础化学事业添砖加瓦。”王舒对大学生活有着清晰规划。母女二人选择了同一专业,不同的是,母亲当年就读于烟大主校区,女儿如今则在崭新的八角湾校区开启学业。“作为学姐和母亲,我既感慨母校的快速发展,也羡慕女儿能在这么好的环境里学习。”汪银松叮嘱女儿,“一定要规划好人生,在烟园扎根成长,闯出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暖心服务伴新旅 细微之处见真情

迎新有“花样”,更有“温度”。为让新学子高效、有序开启校园生活,学校启用数字化报到模式:新学子到校前可通过迎新系统完成个人信息填报、费用缴纳、宿舍查询、行程登记等流程,现场工作人员只需扫描“报到码”,不到一分钟即可快速完成报到手续,全程便捷高效。

2077B

21778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专门开通“绿色入学通道”,并准备了特困新生资助大礼包,以暖心资助政策为学子解忧。迎新当日,负责接送站、行李搬运、路线引导、问题答疑的志愿者们随时待命,第一时间为新学子提供帮助。

1B4F7

值得一提的是,为给学子们打造更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八角湾校区在今年暑期集中推进改造工程——多部门协同作战,高效完成电力改造、设备安装与调试。如今走进八角湾校区的宿舍与教室,屋内凉意阵阵,窗外海风徐徐,真正实现“推门即是清凉”。

此外,各学院还为新学子准备了独具特色的入学大礼包: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赠送《青春不毕业》大学生活指南,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送上优秀毕业生编制的考研秘籍,特里尔可持续发展技术学院准备了冰饮料,为新生送上一份份清凉与关怀,经济管理学院邀请新学子写下“未来寄语”并统一收藏;帆布包、校园卡套、钥匙扣、定制水杯等文创伴手礼“新”意满满,目不暇接。

据悉,截至9月13日晚,烟台大学2025级本科生迎新报到工作已基本完成。接下来,烟大本科新学子将开启为期十天的军训生活,期间将穿插爱国主义教育、入学教育、军事拉练、抗震救灾逃生演练、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及实地灭火实操等内容,为大学生活筑牢坚实起点。


来稿时间:9月13日    审核:亓健生     责任编辑:孙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