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学“改革提质”在行动 首页  >  烟台大学“改革提质”在行动

改革创新 提质增效——人事处着力打造特色鲜明、效能突出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作者:人事处     日期:2025-07-10     来源:人事处    

今年以来,围绕“改革提质”主题主线,人事处主动破题,树牢争先意识、强化一流标准,着力构建具有烟大特色、适应新时代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以人才工作全面提标提质提速提效推动人才队伍建设跃升。

突出政治引领,锻造党管人才的红色引擎

学校第五次党代会将人才强校战略纳入五大战略体系,并将“坚定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着力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列为八项重点任务之一,为人才工作谋定了方向。学期初,学校举办人才工作会议,科学谋划未来五年人才工作总体目标与实施路径,以“跳起来摘桃子”的工作思路,提出“十五五”时期人才工作“632”目标任务,“有组织”的人才工作开启新篇章。2025港澳山东周期间,为抢抓青年人才与高校洽谈交流的宝贵机遇,党委书记卢国强出席“山东—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后交流洽谈活动,带队访问香港大学等5所高校,宣传推介学校高质量发展新成果,谋划和推动人才交流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学校在构建跨区域人才生态圈方面迈出坚实步伐。年初以来,学校全职引进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贝奇科夫,实现引进顶尖人才突破性进展,首次全职引进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殷福星和国家杰青苏开乐,引进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柏云清,聘任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葛兴福、英国皇家工程院与皇家学会双院士布莱恩·康托为名誉教授,聘任法学名家吴汉东、郭明瑞为特聘教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朱礼龙被纳入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支持。多位重量级专家的相继加盟,充分彰显出党管人才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必将为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注入强劲动能。

突出创新为要,搭建人才评价改革的四梁八柱

尊重人才培养、使用和发展规律,着力构建具有烟大特色、体现学科特点、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新型人才评价体系,以体制机制改革促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在职称评聘领域,推行“以绩点评价为底层逻辑支撑、以分类评价为核心要素统领、以软性成果评价为特色维度补充、以代表性成果评价为卓越导向牵引”的“四位一体”综合评价体系,提升人才评价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持续优化岗位动态管理制度,突出精细化和系统化指向。分类型、分系列、分级别设置竞聘条件,实现岗位设置和学校事业发展相协同、岗位聘任和履行职责任务相统一、岗位考核和结果运用相衔接,构建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动态开放的岗位管理制度,充分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突出办学优势,构筑聚才引智的两校通道

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切实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援建的办学底蕴转化为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独特优势。聚焦“走出去”,出台《吸引集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优秀人才有关意见》,谋划推进两校人才“四进”烟园引智行动,通过柔性引进、全职聘用以及名师讲堂等多种方式,全力支持两校顶尖学者、教学名师、银龄教师和青年学者加盟我校以及开展深度合作,将两校的先进理念、前沿成果和优良学风注入烟大沃土。围绕“引进来”,首次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举办“博士直通车”启动仪式暨人才政策宣讲会,通过面对面的政策宣介与沟通交流,打造富有学校特色的招才引智窗口,在省市和两校形成了良好的“烟大效应”,进一步深化山东省、烟台市与两所顶尖学府交流合作的“桥头堡”角色定位。

突出区位特色,催生人才集聚的虹吸效应

一是立足“向海而生”的地缘特色,实施校外引进与校内遴选双轨并行的黄海学者人才工程。通过重点引进黄海学者、优秀青年学者、优秀博士三个层次的高水平人才,为“雁阵式”学科布局提供精准化人才支撑。在拓展人才增量的同时,有规划、分层次、有重点地遴选并支持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赋予团队组建、资源调配自主权,带动实现国家级人才项目和标志性研究成果突破。二是深化校地融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搭建才企精准对接平台,推荐选派“科技专员”加强校企协同,持续推动“百名博士服务烟台行动”,完善升级“校企合作提需求+学校出编制+企业出资金+政府给支持”的校地人才共育共享模式,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良性互动和融合发展,将学校打造成为人才集聚分布的“高峰”与产业借力发展的“高地”。

突出大胆任用,回应青年人才发展的急难愁盼

坚持出人才和出成果并重,把青年人才培养使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青年人才干事创业和担纲领衔的机会不多、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实施青年人才筑基计划,以“多维赋能+全链培养”的培养思路,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依托青年博士班、青年创新人才协会等形式,帮助青年人才“入校即入团队”。开辟职称评聘“绿色通道”,在人才项目申报、黄海学者校内遴选中,对优秀青年人才给予适当政策倾斜。帮助青年人才开展项目申报,构建“预研辅导-专家把脉-模拟答辩”的全链条服务机制,实现青年人才持续涌现与团队能级跨越提升的双重突破。实施教职工荣誉表彰体系,培育促进青年人才高质量发展的优良生态,支持更多优秀青年在科技创新实践中更好成长成才、更早脱颖而出。


来稿时间:7月10日      审核:赵久满      责任编辑:孙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