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预告 首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预告  >  正文

学术报告——钠离子电池高比能正极材料微纳结构设计及储能机理
作者:     供图:     供图:     日期:2021-04-16     来源:    

讲座主题:钠离子电池高比能正极材料微纳结构设计及储能机理

主讲人: 刘永畅

工作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活动时间:2021年4月19日15:50-16:30

讲座地点:环材学院三楼337会议室

主办单位:烟台大学环境与材料学院

内容摘要:

钠离子电池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在大规模储能、低速电动车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其中,正极材料(主要是: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聚阴离子型化合物,普鲁士蓝类似物,有机钠盐)往往决定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但目前大多数材料的能量密度都无法媲美商业化锂离子电池正极,限制了钠离子电池的普遍商用。因此,探究高比能正极材料对钠离子的发展至关重要。近期,我们课题组利用微纳米设计,反应电对调控,表界面改性,离子掺杂,缺陷工程等手段,对几种极具前景的储钠正极材料进行合理设计、制备:先后将尺寸仅~1.6 nm的NaFePO4和~3.8 nm的Na2FePO4F纳米粒子均匀镶嵌在多孔氮掺杂碳纳米纤维中,开发出碳包覆的新型NASICON结构Na4MnCr(PO4)3和Na3.5Mn0.5V1.5(PO4)3正极材料,并合成了P2相的Na0.76Cu0.22Fe0.30Mn0.48O2与Na2/3Ni1/3Mn2/3O2纳米颗粒组装的多孔纳米纤维。以上微纳结构正极材料展现出高能量密度,大倍率容量,长循环寿命的优异储钠性能。我们对材料的构效关系作了合理分析,采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DFT理论计算等方法对反应动力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利用(非)原位结构、价态检测手段对储钠机理作了详细阐述,并组装了软包钠离子全电池,在技术和理论两个层面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研究结果。将微纳米结构设计思想拓展至二价锌、镁离子电池体系,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主讲人介绍:

刘永畅,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别于2011年和2016年获得北京交通大学学士和南开大学博士学位,师从陈军院士。主要致力于先进电池材料化学研究,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近90篇,他引6500余次,H因子39。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Adv. Sci., Nano Lett., ACS Energy Lett.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43篇(ESI高被引9篇)。担任SCI期刊IJMMM,Rare Metals,《物理化学学报》与《工程科学学报》青年编委,30余种国际著名杂志仲裁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课题。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五)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