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海潮涌,科创风劲;勇于挑战,再攀高峰。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落下帷幕。烟台大学学子在这场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创领域“奥林匹克”的赛事中再续荣光,斩获主体赛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奖数量居全省高校首位,总成绩位列省属高校第一,创下历届国赛最佳战绩,更实现自2022年以来连续三届摘得主体赛特等奖的辉煌成就,用青春之力书写了“无挑战,不青春”的奋进篇章。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是烟大学子以青春赴使命的生动注脚,更是学校深耕科创育人的璀璨成果。

青春敢为,以挑战之姿赴时代之约。知责于心,则担责于身。在“挑战杯”的竞技舞台上,烟大学子的作品从不缺“接地气”的温度与“解难题”的力度,始终与国家乡村振兴、法治中国建设等战略同频,与社会痛点需求共振。法学院“禾下她名,地载公平”团队,为破解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受损的难题,开启了一场跨越18个月、奔走9省76村的“实践攻坚”。团队从“破除成员认定壁垒、保障公平分配、完善维权体系”三个角度提出解决方案,转化为“五步全链条治理流程”落地基层,期间开展59次普法宣传、44场法律咨询,为103位妇女提供维权服务,成为乡村性别平等治理的实践样本。正如特等奖获得者曲洪臻所言:“全力备赛过程中团队成员的众志成城,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乡镇干部的无私支持,农村妇女的坦诚诉说,让我们明白,真正的荣誉不是奖杯,是用专业守护弱者的底气,是对法治崇高的信仰。”从校园到田间,烟大学子在老师们的指引下丈量大地、破解难题,彰显“敢闯会创”的鲜活底色,诠释“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主题,展现新时代青年解难题的硬核实力。

2022年,经济管理学院的哲学社会科学调研报告《小店虽小,风景甚好——“双循环”战略背景下的小店经济“微循环”活力研究》(第一指导教师:崔占峰)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2023年,建筑学院团队的哲学社会科学调研报告《文脉“遗”线牵,“产”城织华颜——集体记忆视角下国家工业遗产的网络构建及活化调查研究》(第一指导教师:王骏)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2025年,法学院本科生团队的哲学社会科学调研报告《“禾下她名,地载公平”:新时代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的挑战与应对》(第一指导教师:毕潇潇)获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组织赋能,以育人之境筑成长之基。谋事于细,则成事于实。烟大学子科创赛场的突破,离不开学校共青团“全链条护航、全方位赋能”。校团委围绕学生生涯周期需求,从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创业实践出发,将创新教育划分为大一种子期至大四成熟期4阶段,对应实施“四大计划”,为不同学生提供适配资源,形成供需匹配、连贯协同的双创育人图景。“培根计划”推动思创融合,通过新生入学课、团日活动、“三下乡”专项,营造双创氛围,筑牢科创报国根基。“育苗计划”强化教学赋能,搭建4学分课程群,引入20余门在线课,组建“双师型”团队,助力夯实基础、激发创新思维。“拔节计划”推进专创融合,以学分认定激活力,建“2NN”竞赛体系,开放60余个实践平台,激励教师指导形成师生共同体,提升专业创新能力。“扬花计划”聚焦产创融合,整合校地校企资源,依托科教园区、孵化基地,推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揭榜挂帅”,成立青年创新创业联盟,实现资源互通。从思想筑基到产创衔接,“四大计划”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让烟大学子科创梦想有了沃土,也让“敢于挑战、善于创新”成为校园新风尚。

校魂铸剑,以奋进之态育卓越之才。循道而行,则功成事遂。连续三届斩获“挑战杯”特等奖,绝非偶然,而是烟台大学“有组织科创”育人理念长期深耕的必然结果。学校始终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开展思创融汇、知创融通、专创融合和产创融合,将科创育人工作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服务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科创育人格局,着力构建具有烟大特色的科创人才全周期培养体系。近年来,学校在各类高水平竞赛中累计获国家级奖项1800余项、省级3000余项,《着力构建科创人才全周期培养体系,让创新创业教育从“播种”到“开花”》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案例入选山东省教育厅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典型案例。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海纳百川,敢为人先”烟大精神的生动体现,更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扎实落地。让我们心往科创聚、智往育人谋、劲往发展使,统一目标、统一步调、统一行动,更高阶的科创蓝图等待我们去绘制,更卓越的育人愿景等待我们去实现。
黄海潮生,逐梦者勇;烟园薪传,创新者强。新的征程上,烟大师生有了新的坐标:“科创育人”深耕细作,新的成长故事就发生在课堂与田野的衔接之中,书写在实验室与赛场的呼应之中。新的荣光正待你我共同铸就,让我们一同以青春之名、以实干之为,怀“敢为天下先”之胆识,续写烟台大学科创育人的精彩华章!
来稿时间:11月7日 审核:张岩 亓健生 责任编辑:孙艳 周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