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风范 首页  >  烟大人物  >  师者风范  >  正文

上好思政课 当好引路人——记2021年烟台大学优秀教师刘会清
作者:陈静 黄继雨     日期:2021-12-13     来源:新闻中心     阅读:

刘会清,世界史硕士,烟台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荣获“2021年烟台大学优秀教师”荣誉称号。他坚持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他守正创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他胸有情怀,关心学生,融入学生,以高尚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满腔热爱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讲好思政课要先近学生再进头脑”

“烟台环境优美,烟台大学学术氛围浓厚,教师发展空间广阔,这些都使我对烟大心向往之。2004年7月,我来到了烟台大学。”谈及来到烟台大学的初衷,刘会清说道。入职17年来,刘会清讲授过《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当代世界热点问题透析》《世界宗教与国际关系》《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宗教学概论》《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形势与政策》等本科课程,讲授过《世界近现代史》和《世界民族问题专题研究》等研究生课程。“到烟台大学以来,我从最初的讲师到副教授再到教授,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坚定,我见证了学校的发展,烟台大学自由的学术空间也加速了我的成长。”

刘会清对于三尺讲台始终心存敬畏,将每堂课都视为新课,如履薄冰,不断更新自身以做到“一桶水常满常新”。他的课堂总是深入浅出、张弛有度。“《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需要不断更新授课内容,所以它与其他课程不同,需要授课教师时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库。”多年来,刘会清一直坚持用最鲜活的事例讲好《形势与政策》课,在课程讲授上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为宗旨,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网络为交流载体,课程融科学性、实践性、研究性于一体。2017年,刘会清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荣誉称号,“这个荣誉不只属于自己一个人,而是属于形势与政策教研室的每一位老师。”刘会清注重团队精神,在教学上不断钻研,工作中富有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讲好思政课要先近学生再进头脑,思政课教师在多样的课程内容讲授中,不但要帮助学生理解理论、信服理论,而且更要注意对学生恰当合理地引导,在课堂上能够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实现思想上的提高,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升其思想境界。”刘会清还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积极建设团队微信平台、微博平台、在线课程平台,拓宽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把对理论的阐释和宣讲的效果最大化,使学生汲取思政课丰富养料,在生活与学习中保持心平气顺、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刘老师在课堂上引导我们坚定理想信念,结合现实生活讲解形势与政策,课程听起来简单易懂但又很有深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生王雅琪说道。


“良好的科研是开展好教学工作的支撑

在刘会清看来,科研支撑教学能够保证思政课的思想性和科学性,也能够提高思政课教师的个人魅力和学术影响力,还能够把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结合起来。

刘会清务实科研,硕果累累,曾主持和参与教科研立项省部级以上项目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族和解视阈下东北亚区域治理与秩序建构问题研究》《朝鲜族跨界民族关系与地缘政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东北地区跨界民族朝鲜族、赫哲族传统装饰艺术的传承保护研究》、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朝鲜族流动人口城市生存权益保障问题研究——以青岛、烟台、威海为例》、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基于省特色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此外,刘会清还主持了烟台大学第一批在线课程建设重点资助项目《形势与政策》,主持烟台大学教学改革与研究立项项目《“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合著教材《形势与政策》一部。围绕研究内容,刘会清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要有《区域一体化视阈下朝韩民族和解问题探析》《中国朝鲜族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兼论中国朝鲜族的形成》《研究生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边界与维度》《对民族与民族共同体的多维思考》《<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以烟台大学混合在线课程“优慕课”为例 》等。

谈及如何平衡教学与科研工作,刘会清将其归结为热爱。“本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理念,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去,苦在其中但是也乐在其中,也许正是因为对教师这一高尚职业的热爱才推动我不断前行。”


“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刘会清在《形势与政策》课堂上,以《礼记·大学》的开篇语导入的对大学的思考。刘会清认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应该成为学生人生至少是大学时期的引路人。

“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刘会清坚持立德树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人文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课下通过问卷调查、思想汇报、小型座谈、学术报告等多种形式开展工作,积极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术氛围。“平时要在‘优化课内,强化课外’上下功夫,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质和量,强化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认知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巩固课堂所学,促进课堂多学,带动课下自学,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的有机结合。”刘会清说道。

除了关心学生的学业,刘会清也非常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及时给予在迷茫困惑中的学生指导与帮助,陪伴学生们度过成长途中遇到的困境。刘会清曾帮助过一位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并联系学校相关部门为其提供了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这位学生非常感谢学校和老师的培养,在毕业后积极响应党中央“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成为了一名援藏干部。“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与热爱更多地要体现为对学生学习上严格的要求、生活上的关心呵护。”刘会清说道。

在课堂上,刘会清用鲜活事例讲好中国故事。在涉及新冠肺炎疫情知识点的课程讲授中,刘会清从“新冠病毒是什么”“抗击疫情中国在行动”“中国为什么一定会赢”“对外救援中中国彰显大国情怀”“面对疫情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五个方面,帮助学生克服对新冠病毒的心理恐惧,树立科学防疫必胜的坚定信念,同时又从医疗、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多个角度阐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显著优势和重大意义,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从教17年来,刘会清已经带过10届硕士,培养了16名硕士研究生,毕业生有的到高校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有的通过国考成为国家公务员。“只要组织上需要,我会一直奋斗,同时我也会指导帮助年轻老师,让他们在实践锻炼中快速成长起来。”

温暖睿智是刘会清给所有学生的印象,而和蔼的微笑、温柔的话语中闪耀的智慧光芒总让人觉得安定、不再迷茫。“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学术上的‘合伙人’,生活上的‘好伙伴’,老师要积极融入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在未来,我依然会更用心地致力于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革,争取取得更大突破,让学生更喜欢上思政课。”刘会清笑着说道。